◇◇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三点疑问

  华浩明

  前段时间,在“新语丝”上有几篇短文谈到了大学评估。所谓大学评估,其
全称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普通教师,身临
其境,深有感触,现在也来凑个热闹,说上几句。以前的文章,大多是揭露评估
过程中的一些不端行为。这些不端行为确实损害了评估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但是,
笔者以为这些还只属于枝节性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教育部的此项评估工作本身
就有疑问。故设问如下,倘有冒犯,还请海涵!或曰:人微言轻,你的所谓疑问,
教育部的领导与评估专家根本就不会知道,别在这里自作多情!一笑。不过,按
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礼数还是要先尽的。

  一、到底是评估还是检查?

  我国现实的体制是教育部(直接或间接)领导大学。也就是说,教育部是上
级机关,大学为下属单位。教育部当然具有检查并督促大学搞好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权力与义务。因此,笔者认为,所谓“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
估”,不如直接称为“本科教学工作检查”,更加名正言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因为一称作“评估”,则评估方既不能是教育部,也不可是大学自身,而应由第
三方的社会机构来作评估。常识告诉我们,只有来自第三方的评估,才能保证其
客观性与公正性;否则均无异于“自说自话”,而自说自话的结果,大多难脱
“自买自夸”之嫌。

  2004年笔者在日本大阪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恰好从2004年4月起,日
本的国立大学开始正式实施“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笔者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
多年的教师,在研修之余是很关注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日本大学的
此次改革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导入第三者评价制度——由独立于
政府和大学的第三者评价机构,对大学的教育研究业绩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结果
与大学的资源分配相联,并公开发表评价结果、财务内容、教育研究等信息。因
此,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导入第三者对大学的评价制度改革,对于我国本科教
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改革,应该具有启迪意义。

  二、是评估过程还是评估结果?

  本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优劣,当然应该也只能从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评估,也就
是从学校所培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来评估。这是最浅显和最明白的道理。根据教
育部2004年8月9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其
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由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
设与教育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和特色项目组成,一级指标之下还有
19项二级指标。这一指标体系似乎系统完整、包罗一切,实则不堪一“诘”——
教育部到底是在评估教学过程的水平?还是要评估教学质量(结果)的水平呢?
一级指标中只有教学效果1项属于评估教学质量,其他指标均属于对教学过程中
各种条件的评估。

  将评估教学过程置于评估教学结果之上的荒谬性还在于:评估过程,必然干
扰过程,最后不仅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妨碍提高教学质量。事实上,当
一所所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均在“人人想着评估,人人为了评估,人人为评估作
贡献”(当下大部分正有“迎评”大学的宣传口号)时,就可以想象出师生们能
有多少精力来真正的“教”与真正的“学”了。此时的“教”与“学”全部已经
蜕变成一场场的“演习”了!君不见为了迎评,许多大学放弃或缩短了寒暑假的
师生休息,这边是教师们一场接一场的授课竞赛,那边是学生们三天一小考五天
一大考,真是十分热闹。但结果是什么呢?是教师异化为教书匠,而学生则变成
了考试机器。

  三、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被管理者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正是由于要评估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被评估对象。其实,
这里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大学教师是上级单位或领导们的被管理者?
还是组织与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现代大学,究其实质是人类思想与科学高度发展的产物。大学既是人类永无
止境自由发展思想和科学的基地,又是人类延绵不绝传承思想和科学的纽带。大
学教师既要负起科研重任,为思想和科学的自由发展作贡献,也是做好教学工作,
将自己的知识与学术思想不断地传授给学生。因此,现代大学与教师是教学活动
主体的特征,被概括为“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当下的中国大学教师在“管理者”(领导们的自称)的眼里全是“被管理
者”。根据评估的要求,教师授课要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填写教学日历、写教
案、写备课讲义,写教学过程记录等,考试命题要非任课教师,考试结束要做试
卷分析,教师上课会有领导或督导来听课……。对管理者来说,好象丝丝入扣,
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了。其实,其中许多环节是经不起推敲的,试举一例为
证:在学期结束时要填写教学日历,规定教师一定要填好下学期的何周何日用何
课时,讲授课程的何章何节。在评估期间,评估专家听课检查时(在平时,则为
领导或督导来听课时),则教师必须在讲授此章此节。这样一来,一个教研室的
一门相同学时的课程,所有教师的授课进程必然完全一模一样,犹如一队军人迈
着正步行进般整齐划一。也许,这正是某些领导孜孜以求的所谓“规范化”,但
这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在大学里,除一些基础公共课教师外,一般每位教师都会
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对于所讲课程,某些章节的内容可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
与独到研究,某些章节的内容则可能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在规定学时的授
课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作适当调整是十分自然的。

  正因教师是“被管理者”,故在评估准备过程中,不仅教师个人之事,而且
还有教研室之事、院系之事和学校之事就通过一层一层地“任务分解”落到了教
师身上,而且都是限时完成、不容出现差错;否则如在评估此项内容时被扣分,
那么,责任全在教师。广大教师在准备接受大学评估过程中,真是苦不堪言!因
此,有“三流一脱”之说广为流传——流汗、流泪、流血和脱一层皮。流汗是说
受苦;流泪是指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而备受委屈;流血则是指身体健康受到损
害,如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会因劳累过度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等;脱一层皮则是熟
语“不死也要脱一层皮”的缩减,极言被评估就是一种苦难。

  回想年前在大阪大学,笔者曾去听过研究室教授的课;研究室每周一次的学
术沙龙或文献介绍会是次次参加;还常利用午餐在食堂与中国留学生们见面之际,
询问他们的学习与考试情况。在日本大学,是没有统编教材的,也就是说没有统
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
究进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处于一种较为自由与宽松的氛围中。
教师的教学颇有些随心所欲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课程结
束的考试是想怎么考就怎么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想怎么给就怎
么给。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学术是自由的,教师授课也是自由的。因为是
“教授治校”,教授既是大学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教师
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主动者。因为大学教师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他
们从事教学活动,还是出于对自己所从事研究专业的热爱;出于与青年学子交流,
吸取青年人的活力,接受青年人的质疑,从而教学相长、教研互动的渴望;出于
将自己的研究事业传承给年青一代的本能需求。

  收起回想,去看一下接受过评估与正在准备接受评估的大学吧:教研室里竖
起了一排排的档案柜,柜中摆满了一层层的档案盒——教研室差不多快变成档案
室了,大学正在进一步迅速机关化;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正在进一步萎缩;
此消彼长,大学中的机关衙门意识和做官当老爷的作派,又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
滋长。说到最后,笔者只能一声叹息:当下的中国大学是徒具大学之形,而无大
学之神啊!

  或曰:你吃了中国大学十几年的饭,拿着教育部的公费资助去看了人家一年
的大学,回来就说人家好、自己不好,就对教育部有意见,意欲何为!笔者急忙
辩曰:教育部公派留学之惠,不敢或忘!但是,国家派我留学就是为了学习人家
的先进东西。学了先进的,自然就会明白落后的,自然就会希望以先进逐步来取
代落后,也自然就会为了这一理想而尽自已一份绵薄之力。若留学的人都能这样
要求自己,并付诸行动,不就促进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与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吗?
这不正是国家实施留学政策的初衷吗?

  拙作之意,但在于此,岂有他哉!

(XYS200507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